(2021年5月5日) 杨劲松
听了专家学者的发言,很受启发,有些按捺不住了,有些冲动,抱歉!
作为整个过程的参与者之一,我从亲身感受这一角度聊聊“综合材料绘画”。首先,今天这样的阵势,放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十年后的今天大家关注甚至开始关心这一实践方式,证明过去十年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杨劲松研讨会发言
其实四十年前,就有很多艺术家使用混合材料做创作,我们学院(中国美院)二十多年前也开设了“综合绘画”专业教学。就视觉样式而言,它并不新鲜。
杨劲松 《涂抹之六 》 布面综合材料 90cm*120cm
但是,江湖与庙堂的实践方式为什么没有成为艺术家们普遍采取的态度,没有形成某种共识?而中国美协组织成立了一个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十年下来,有了今天全国性开花的结果,不仅许多专业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许多地方相继成立了专业艺委会,许多国油版雕专业的青年人加入到这一实践阵营里来了。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
在我看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个转型期里,中国人的实践是在东西方文化进程里做抉择,是在折磨中摸索着前行的道路。它既不可能如江湖上那般激越,也不欢喜学院式的按步就班。所以,“综合材料绘画”的实践方式才会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成为不断面对新问题所采取的思考方式。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的确,十年来,我们不断遭遇问题。首先就是它的“标准”,其次就是回应“什么不是综合材料绘画”等等问题。之所以采取存而不议的态度,是基于以前掌握的造型艺术知识并不完全,现有的思想地图有缺边缺角的现象,一些疆域刚刚触碰,一些经验尚需时日检验,一些思考则需要校准。故此刻不是封疆立论的时候。倘若在形态上将它当成一个画种,就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条件和门槛。事实上,我们的艺术在逐渐失去力度,正是因为不断地建构各色标准和围墙的缘故,以至于疏忽了日新月异的时代内容和新气象,艺术成了没有时代温度和精气神的躯壳。
黄燕-深呼吸2021-165*200cm*10cm-线、木板着漆
刚才殷双喜老师、余丁老师都谈到了这一实践方式的优势和缺陷问题。尤其殷老师谈到西方现代主义背景里的“印象派”的出现,改变了手工研磨颜料的习惯;毕加索等现代主义艺术,改变了自然材料与人工制造材料的界限;以及从“绘制”到“制作”这些曾经左右着绘画者不越雷池一步观念的流变史。这点提示对我们是很受用的。
如果说,综合材料绘画可以作为众多历史选择中的一类有效的实践方式,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主题,显然它的着重点不是划地为牢,而是如何接地气地激活与启发生命的感知力,是在新型的时空关系中,去逼近那个“人人心中所有,意中的愿,却笔下皆无”的视知觉结果上。
“周而复始”(北京站)展览现场
所以,综合材料绘画的第二点的特征是“解放的力量”。以我们浙江为例,七年前,我们只有“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不到三年,在一次省综合艺术双年展上,就收到1600多位作者报名(其中包括外省报名者)。
虽然这些作者大部分都是业余的,他们大多从事建筑、外贸、海洋、渔业以及幼儿成人教育等工作,他们却是浙江繁荣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们对美好生活有了强烈的表达意愿。譬如用多层防盗窗及钢构做作品的作者,他见证了防盗窗包裹的建筑林立到还原建筑原貌的过程,以市民心理变化为题,创作了很有中国特色的好作品。而以废旧报纸杂志为语言的作者,则从“新闻头条”的角度变废为宝,以记录时代节奏的方式创作作品。用“灰尘”作为创作的作者,不仅实现了从纪录者到参与者,进而以“万物有灵”的理念,将因工作所迫的工地拍摄及暗房经验,形成了他别开生面的艺术生涯。
赵红华 《丝路华章》综合材料绘画160cm×190cm×8cm
这样成功转型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为什么“综合材料绘画”在短短的七年内会形成一呼百应局面的原因。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油画、国画、版画、雕塑、摄影等专业的青年实践者们也加入到这个队伍里了,而且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滋味,以至于省里的几个主要的艺委会特别以此为例,主张起了专业的开放性和融通性姿态。
张子康馆长举例自己亲身访谈安尼施·卡普尔的案例,尤其对综合材料绘画当下的思考具有推动性。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进入工业化历程的中国现实,的确与具有浓厚科学化倾向的西方当代艺术的问题观不在一个维度上。这个事实是必须重视的。譬如我们看卡普尔的作品,只能感受到恢弘巨大的逼人气息,为他的单纯所慑服,却根本无从识别他的文化用心之处,以及他作品的材料与他思想的关系。
夏商周 《sense of universe-Ⅲ》布面综合材料-200厘米*180厘米*9厘米
因为,在材料观上,西方人倚重的是科学分析和化学配方来达至尽善尽美,而中国人则主要还是依赖于实践经验,一种自我的感觉来处理。这个缺陷也正是所谓“国画”缺乏深度感染的症结。其实,这也何尝不是今天综合材料绘画实践中最薄弱的环节。
钱敏-《终止·演进》143*230cm
第三点,我想讲的是综合材料绘画是新文化的一种视觉表达方式。文化是集体意识的产物,意识是对认识的认识。我们常挂嘴上讲文化或新文化,或者文化创新,但究竟指涉的对象是物还是人?是传统还是现在?当然我相信在座的专家学者们心里是清楚的。
我仍以浙江为例来谈这个话题。浙江是鱼米之乡,也是开埠最早的地方。这里的人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对新鲜事物一直持有开放态度。籍此奠定了这个区域的文化特质。近四十年来他们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生活新愿景是这里人的普遍追求。因此,对新鲜事物的支持与关注度可能就活络了许多。综合材料绘画让他们看到了自己乡愁和家国变迁,虽然老百姓的图像识别主要在作品中看见了他们熟悉的旧物,看到了与他们日常生活内容相关的题材,觉得自己家的老房子,甚至他们自己也觉得可以动手做“艺术”了,艺术不再高深莫测了,地方性的节日和大型文化活动也请艺术家做作品,或者他们也做装置,也做行为艺术了。
这些个暗合地方政府推动的“艺术乡建”的丰富语言形态,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文化建设。也就是说,综合材料绘画在浙江受欢迎,已不再是一厢情愿的事了。
余丁老师刚才讲的数字技术“AI”、“VR”趋势,以及马斯克试制成功脑机结口技术,都是开脑洞的事情。为什么不呢?爱因斯坦的一个梦,让他意识到宇宙是弯曲的。他把这个梦的图像转化为语言,写成数学公式,产生了相对论。我们每个人看书或游历,脑袋里也会出现自己意识的图像,如果他只能转化成一句话来描述,为什么就不能算是另一类型的绘画?事实上,这类方式在西方当代艺术展上是常态了。假定“绘画”不再单纯依赖于造型法则,也不必规定是手(脑)的动作结果(因为电脑已完全可以复制出任何已定性定量的人造方式),综合材料绘画所倡导的“将思想嵌入材料”,以及“媒介即内容”的提法就将拥有更多视觉化的结果。时间与空间的交迭重合的四维关系,也不再是遥不可迹的度量思路,综合材料绘画承担起新文化视觉表达方式的探索,就不会是句空话。
谢谢。
杨劲松在“周而复始”展览现场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