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们正以拒绝现世主义方式的姿态,通过连续不断的实验,寻求一种与自身成长的原初经验更直接相关的日常表达方式,发问于当下深陷“二手现实”的思想困境,并提出了要向主导社会展现出个性文化选择的愿望,进而建构一种新的“总体都市主义”思想。他们选择的对象就是他们自己这群被“二手现实”(景观社会)塑造出的“我”。以自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研究对象进行自我分析,指出这个未被主流社会重视和启用的“青年现象”,因为其尚未或正在为家庭和工作所累,他们具有游离于社会、市场、经济、地位之外的特征。他们一方面由于幸免于社会控制而成为一群非传统的阶层,一方面因自身困境和与外部社会的疏离而积聚了超越世俗的自由和革命性潜能的思想特征。因此,“青年现象”者们具备了利用所有文化艺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来建构一个完整的“家”的环境条件,他们期待通过持续不断地建构“家”的具体生活情境来对未来生活方式产生本质影响。
中国美术学院的这批硕、博士生们,以其近十年的努力,在他们各自所擅的范畴,用社会批判和文化证伪的方式分析日常生活景观中的每个细节。艺术虽然体现为各种各样文化的符号,举凡器具用品,行为方式,乃至思想观念,无一不具实于生活。但是,如果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或正在被异化成表征,人的生存方式堕落为占有,生活表征进一步把占有转变为社会外观,社会与市场的交换,人与人的劳动关系就会被颠倒成为物与物的关系。影响我们的“日常器物”恐怕就很难不会成为“物化现实”,正在展开的“批判视觉表象化”的努力也就很难助促我们厘清思想幻象取代了人之真实感性生活的迷雾。
赵华森以“曝光过度”的方式面对人们日课式的浸默式的行为举止;汤南南以“重复观看”日常的愿望来加深人们“视而不见”的反常;邓碧文以波普观来“二重颠倒”社会规则;方伟在异轨和漂移的文化境遇里探究社会心理与人性本能的新关系;刘佳婧则以“家”的不再存在来显现个体的人性复苏的意义等等独特视野,集体性地对“二手现实”提出了他们的视觉艺术方案。
在他们看来,经济已统治了都市社会生活的全部现实,人们的确实现了从存在向占有过渡的明显不同的追求。但是,随之而来的“家”却不再等同于人们的之所是,而是人之所占有。在经济积累的结果完全占据了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里,人的“家”就会导向从占有向显现的普遍转向。这个进程将会是人的“不再存在”,人的现实将直接依赖于“家”并被“家”的力量完全塑型。
显然,这是个严肃的命题。
已经到来的2012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九位年青艺术家们颇费心力地提出了个颇为费解的话题。然而,今天的我们不是也正处在需要对“存在”与“占有”提出文化选择的当口,需要我们调整目前正在进行但缺乏被充分理解的观点的认识吗?也许,这就是“重复观看”展的核心!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