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南京三川美术馆
2012年5月18日
谢谢三川美术馆将“文脉中国”作为开馆首展,期待这样的选择是在表明三川的学术态度!
我曾有幸先后两次参加陈孝信老师策划的“文脉中国”展。之所以称“荣幸”,是有感于当下日趋现世不谈理想的现实,如陈老师这么持着于思想变革,历十余年持此一念不懈耕耘者寥若晨星。也许此举放在历史长河里算不得什么,放于眼下,意义非凡。
参展的大部分作者都曾亲历85新潮美术运动,用“天翻地覆”一词来称那场文化思想的浪潮不为过。只是后来的思想实践表明开疆拓土易,深耕细作难。原因正如前面两位老师所谈到的,表面的形式翻新和技能的提高,其实与艺术的创造和创新关系并不大。创造一定是生活需要而现实又无有可能,就像我们的父辈为了生活发明工具,为了节约把粗粮变着花样做成可口饭菜的道理一样;创新则一定是习惯过于陈腐行为依然刻板的需要,是引水化迂借力消矢之法,当有何以持续与源头活水的诘问。因此,在各种思潮流派轮番被实践和实验过后,每位艺术家无一不在经验思想蜕变的过程中走向自己的精神源头,并且以个人的方式成就了个人对社会的视觉贡献,也成就了艺术家不断拓展思想成果和艺术结晶的作为。
就个人实践而言,我用“尘埃落定”来描述,是因为很久以来我们都习惯了被教育被引导的生活逻辑,从不疑虑那些所给予的模式和观念。因为习惯了,所以我们总在画册和展览上找艺术,很少有人会从内心生活感触出发,我们很少真正被艺术所打动,或者我们并不懂得真正欣赏劳动创造,也不太会尊重艺术家的想法和意图。总是道听途说地欣赏和认识艺术。因此,也就慢慢丧失了抵御诱惑和质疑问题的气质。经过数千年的折腾,明晓了为人的道理也才有了真实对待自己想法的念头。显然,这些个念头已是经时间过滤后的思想产物,不同于以往简单反映和表象罗列,它的生产是集作者个人经验和相关日常内容的交织,是自我认知的发掘与延展,因此,内心的一刹那真实,是不可替代也不可任意漠视的存在。这是我不在意外界归类评价以及社会反响的地方,也是支撑我遵从内心欲求的艺术表达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艺术从来就是无路可循也无迹可傍的东西。只有在生活中用心地拆除掉我们如是被颠覆而铸成的心障,艺术的自由才是可以实现和被指望的。
我是这么期待自己,也是这么实践下来的。
2012-06-01完稿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